擦亮海岸线上的“双眸” ——海南陵水修复两潟湖生态环境资源纪实
日期:2018.07.15
点击:2
0
属于:行业动态
海南生态环境:海南陵水的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曾一度陷入开发过度、污染突出、生态退化的困境。近年来,陵水县以蓝色海湾整治为切入点,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努力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有效路径。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东南部,海岸线全长118.57公里。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就像两颗镶嵌在海岸线上闪亮明珠,堪称陵水的“双眸”。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鱼虾养殖排放污水问题突出,导致附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不断恶化,两个潟湖的生态整治修复已是刻不容缓。
“双眸”蒙尘
陵水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周边多山,口门狭小,湖内无浪,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新村潟湖面积约22平方公里,建有国家中心渔港;黎安潟湖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有省级海草保护区,是海南省典型的潟湖生态景区和渔业生产基地。
在当地村民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新村潟湖内水质清澈澄透,红树林丛生,是各类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原生态乐土。
然而曾有一度,由于红树林生长区域多为浅滩适宜养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渔民在潟湖内养殖鱼虾,未经处理的养殖污水直排大海,海洋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数据显示,高峰时两个潟湖渔排养殖户超过1000户,面积达3800多亩,养殖面积的扩张,对海洋生态造成极大影响。
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与渔业局海域室主任刘志飞说:“长期以来,伴随着潟湖口门处浅滩和拦门沙的不断发育,两个潟湖潮汐通道受到泥沙淤积影响,水体交换能力持续变差。再加上,养殖废水和沿岸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
生态警报频频拉响。受人为因素和养殖业污染影响,两湖海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曾经茂盛的红树林逐年减少,所剩面积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20%左右。同时,新村潟湖独特的海草床生态系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海草平均密度、底栖生物量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传统渔业的兴起在超越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发展模式势必难以为继。2016年年初,新村潟湖就曾发生网箱养殖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的现象,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这其实是一个恶循环,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造成海水水质变差、溶氧率降低,以致鱼类养殖缺氧事故频发,渔民的收益必然受到影响。”刘志飞坦言。
警醒之后齐发力
蒙尘的“双眸”让陵水人痛定思痛,下决心还两个潟湖的美好景象。
刘志飞告诉记者,2016年5月,中央财政支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通知印发,为两个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带来了契机。
当年,《海南省陵水县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要求把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良、开发利用有序、人海和谐共处的生态、生活、生产共荣的蓝色海湾。
2017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新村镇污水收集管网及集中处理、口门浅滩和拦门沙整治、红树林补种、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岸滩和海上垃圾的收集与清理、沿岸部分人工构筑物拆除与亲水平台建设、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放流、土福湾赤岭渔村岸线修复整治等8项重点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陵水县蓝色海湾整治项目采取代建模式,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院)提供代建管理服务。“潟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陵水坚持科学论证、规划先行,对潟湖的生态环境和综合整治进行压力分析与反复论证。这8项重点工程从源头治理、污染预防、生态修复、动态监测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性地保障了整治行动科学合理、不留死角。”中交四航院工程师杨全武对记者说。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效保护海岸潮间带的动植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用了近一年,完成了2009亩的红树林补种和2100万尾贝类底播增殖放流,以此达到海洋生态修复的目的。”杨全武说。
如今,漫步在新村港大墩段滩涂,近40万株人工种植的红树林犹如一块绿毯郁郁葱葱的铺展在海岸上,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远处白色的海浪拍打着岸滩,成群的鸟儿空中翻飞,整齐的房屋隐藏在蓝天绿树间,俨然一副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
寻找治本之策
“蓝色海湾整治不仅要恢复潟湖的生态环境,更要以此为契机建立一套长效治理机制,这才是治本之策。”刘志飞说。
针对潟湖养殖业无序发展等问题,陵水县制订了《新村港、黎安港养殖渔排和海上餐厅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根据《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合理确定两个潟湖养殖渔排存量,消减不符合要求的养殖渔排,并规划建设深水网箱养殖,引导向潟湖外拓展,促进渔民转产转业。
新村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建设目前也在强力推进之中。记者在现场看到,烈日下,工人们正忙着清理场地,密密麻麻的水泥立柱等建筑材料已运抵工地。
杨全武说:“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1.54亩,一期处理规模为2万吨/天。届时,来自沿岸地区的生活污水将全部汇集于此,经过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陵水县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过程中还不断强化对沿岸部分构筑物的清理,截至目前共拆除违规人工构筑物1414平方米,潟湖沿岸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为了增加潟湖的纳潮量,我们还专门实施了口门浅滩和栏门沙整治工程,增强水体交换能力。同时,还布放了5套监测浮标,实现对潟湖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控。”杨全武说,这些监测设备可以在无人操作状态下自动对海洋水质、气象、波浪等多要素进行长期在线监测,有助于科学把握潟湖生态系统变化,从而形成科学的治理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南生态环境,蓝色海湾整治只是陵水向海洋要经济效益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项目实施之初,我们就注重将蓝色海湾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结合起来,旨在持续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壮大滨海旅游产业,实现海洋经济更有质量的发展。”刘志飞说,下一步,陵水县将积极抓好项目后续建设,将新村镇和黎安镇打造成集海水养殖、观光、度假于一体的海洋经济全域旅游区,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有效路径。